网站地图
教育产品
实习实训
论文质量检测
贯穿性评价
素质评价
校企合作
定向人才培养
大数据标注
人才供给
政府网站检查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企业文化
联系我们
新闻中心
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平台入口
实训平台
论文检查
法律声明
职业准则
廉政合规

新闻中心

NEWS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我与东大软件学院的二十年——李哲洙

2022-05-13

在校友群看到软件学院二十周年纪念征文活动之时,在感慨之余,惊叹自己竟然在软件学院担任外聘教师也接近二十年!真是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二十载青春年华,似沙漏般,弹指间,流在昨天,流在软件学院!

借此机缘,回顾与学院这二十年点点滴滴生活同时,要感谢一路给予我指导、鼓励、支持和帮助的学院各位领导、老师,你们是我一路坚持和坚守的力量源泉!更要感谢这二十年听过我课程的逾万名莘莘学子,是你们强烈的求知欲、学而不厌的精神,感染了我、鞭策着我!

1、相识

2003年初春一个周末的早上,早餐后,慵懒的躺在沙发上翻阅着《沈阳晚报》,突然,一则东北大学软件学院招聘兼职教师的广告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仔仔细细研读了几遍后,快速整理简历发出。很快,一周多时间通知我到学校面试、试讲。到底试讲什么呢?我在接到通知后就认真琢磨了一下。在面试日,提前在一张草纸上以“系统登录”为例,列了一个提纲,介绍说明需求分析要做到什么程度才能进入到具体编码阶段。然后,简单捯饬,希望显得干练,骑上自行车飞奔去东北大学(南湖校区,当时还没有浑南校区)。

进了校门,按照通知,七拐八拐,来到校园一个角落二层砖混结构的楼房,外墙可能年代久远的缘故有些斑驳。走进面试房间,环顾了一下四周,房间采光不太好,有些昏暗,布置也非常简陋,地中间有一个白板,白板前有一把不知哪个年代的学生座椅,应该是给面试者坐的,靠墙一边,用几张稍显破旧学生课桌拼凑起来成一排,桌面没有任何装饰,更没有什么名签,桌子后坐着几位学者模样的人。如果没有前因,直接蒙面进来,告诉我这是东大软件学院面试室,打死我都不信,真的太简陋了!

一个年轻、帅气、干练的老师迎上来,安排我坐下,相识后知道是庞红江老师,他当时负责教务。他一一介绍了一下参加面试的各位老师,有学院院长朱志良老师、学院书记陈欢老师、副院长张斌老师等,我记得好像还有黄丽萍老师。听完介绍,我本来还算松弛的心忽地紧张起来,对我这么重视?整个领导班子都来了,看来我还是一个人物啊!后来才知道,纯属美丽的误会和自作多情了!学院成立伊始,总共也就这几位老师,只能倾巢出动!我相信这一定是学院,招聘兼职教师历史上史无前例面试天团!

接下来的面试环节完全没有与我想象的或影视剧演绎的情景:面试官肃然危坐、不苟言笑,“天团”的每一个老师都面带笑容地聊家常一样,友善平和的气氛让我紧张的心态逐渐放松下来,在我试讲结束后,张斌老师问我,如果让我讲授需求分析,需要多少课时,我说20学时差不多吧!现在想来,这样的回复反映出我对高校教学真的太外行了!

2、相知

面试回来本来信心满满,但是月余过去没有任何消息,企盼的心思在自嘲中慢慢消散,直到彻底忘记还有这么一桩事。到了五月的一天下午,忽然,一个陌生电话打了进来,是庞红江老师通知我面试通过了,听到这一消息掩饰内心无比的激动,但语气却还算平静。庞老师问道:“下半年要开课了,有一门需求分析,还有一门项目管理,你想讲哪门?”我没有一丝犹豫脱口而出:“我都想讲”。庞老师应该没有预料我会有如此回复,回复到“那我回去与领导商量一下”。

学院领导以用人不疑的格局确定两门课程都由我来讲。随着9月开学日期日益临近,如何写教学大纲、备课、做课件、安排课程,把控课堂一概不知!头皮一阵阵发麻,真是紧张!媳妇的那句调侃:“你这是要误人子弟”真要一语成谶了吗?一边买了几本书狂补,一边不断通过完善PPT进行备课。好几晚梦中讲课出现问题被惊醒!我这是何苦呢?

上课的日子如期而至,因为第一次讲课,对上课时间没有任何要求,课程安排在工作时间,我只能提前偷偷溜出来,到学校上课!后来,学院体恤到外聘教师的情况,课程基本安排在晚上或休息日,这样的安排辛苦听课的同学们。别的学院的学生周末是各种休闲放松,而软件学院的学生周末反倒课程更多,也算是学院的特色之一吧!来到教室,黑压压坐满一屋子人(总共五个班的同学),同学们脸上写满兴奋和期待(他们都是从其它专业转过来的学生,当时称之为2+2学生),好在我过去有在培训机构讲课的经历,同时,加上在单位作为一个小头目常有培训和发言的机会,在这么多人面前讲话没有一丝紧张的。从介绍我自己开始,我也逐渐放飞了自我,口若悬河、侃侃而谈,同学们听的兴高采烈,给我的反馈让我状态更佳,不知不觉两堂课上完了,而我才讲了准备内容的一半!首次授课结束回家的路上,哼着小调,越是回味越是意犹未尽!

上课的日子过得飞快,一学期很快过去,同学们对我的授课评价不错,在新的学期又安排我给研究生讲授《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当时万万没有想到,这门课一讲就讲了15年,到2018年时实在是忙不过来,才依依不舍放下。这门课程之所以有这么深的感情,一是,为了讲好这门课,经常备课备到下半夜,有太多时候,有的内容搞不懂,焦虑到彻夜难眠,最后,用了三年多时间终于把自己给讲明白了。二是,通过讲课,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对我工作也带来了极大帮助,有一年中国联通总部“综合资源管理系统项目”竞标中,在技术交流和应标阶段,就是通过“什么是对象”、“什么是属性”等最基本概念引入,赢得了技术最高分,也赢得了这一项目!

这些年教学经历,真切的体会到了“教然后知困,知困后能自强”的教学相长的真谛。通过在高校讲课,对我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帮助,软件学院对我成长的帮助太大了,我会感激一辈子!

3、相融

随着教学一年又一年,我从单纯讲课逐渐融入到更多教学研究环节中。在教学改革方面,在2007年,我参与的由朱志良老师、李丹程老师主导的《软件需求分析与设计》成为了教育部精品课程,也是学院最早教育部精品课程之一;作为企业导师参与了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工作,先后也有十几名毕业生;作为企业评委参加了无数次的硕士研究生答辩工作;也作为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一员参与了多届培养计划的评订工作。

一年又一年坚持下来,除了我确实热爱讲课外,学院领导和老师们对我们外聘教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是一个非常重要原因。我原以为就是讲课一件事情,但其实是从最初庞红江老师带领的教务科各位老师开始,很多本应该主讲老师承担的事情,都无怨无悔替外聘老师承担下来,让我轻松到,以为高校教学就是讲课。在浑南校区上课期间,有一次李丹程老师偶然了解,因为我周六上下午都有课程,中午吃饭和休息不方便,她一方面与杨广明老师一起给我解决吃饭的问题,另一方面每学期开学,提前把她办公室钥匙给我,让我中午在她办公室休息,这不是一次、两次,也不是一学期、两学期,而是五、六年啊!

2011年,在学院领导的推荐下,我参加了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创建十周年最佳外聘教师的评选活动,也非常荣幸获得了“十佳外聘教师”的称号!我真心的体会到学院对每一个外聘教师工作的认可和尊重。

近几年,在院长张斌老师领导下,与郭军老师带领的软件工程课程群各位老师,参与到更多、更深入的教改和教学实践中,也让我从单纯的教师授课视角提升到如何提升全面教学质量的管理视角。

与软件学院一路走来,我早就把自己融入软件学院这个美好的集体中,牵挂它的喜怒哀乐、它的成长变化,与它同命运共呼吸。

回顾软件学院这二十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今天东北大学软件学院无论从入学分数、教学质量还是毕业生就业质量都是业界翘楚,软件工程专业排名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祖先说“厚德载物”,是每一位领导和教职员的心血和贡献创造了有德和谐的氛围,培养了大量德才兼备的软件人才。我从而立之年到年逾半百,无悔与软件学院二十年同舟共济,有幸的见证了软件学院创新创业不凡的二十年,更加期盼软件学院辉煌璀璨的未来!